[1]经之八曰:长针者,取法于綦针,长七寸。[7]从内关穴下行,掌后骨下横纹中两筋间陷中,大陵穴也。
[42]从解溪下行足跗上,即脚面也,高骨间动脉,冲阳穴也。 外治用药、针灸,亦当循其次第。
[2]主治四肢厥逆,喜静恶闻人声,瘾疹不快,咽喉肿痛,数欠, 牙龈疼,疟疾,不思饮食,耳内蝉鸣等证。注:[1]曲泉穴,主治□疝,阴股痛,男子失精,膝胫冷痛,及女子阴挺出, 少腹疼痛,阴痒,血瘕等证。
天井主泻瘰□疹,角孙惟主目翳生,耳门耳聋聤耳病,丝竹空穴治头风。止痛消肿,活血通经,避风驱寒。
若身面漫肿,神昏闷乱,干呕心烦作渴,遍身起疱抽搐者,俱为逆证。[2]然骨之大者则太过,小者则不及,此亦言其则耳。
阳维起足太阳,外踝之下金门疆,从胻背肩项面头,维络诸阳会督场。天柱项后发际内,大筋外廉之陷中,自此脊中开二寸,第一大杼二风门,三椎肺俞厥阴四,心五督六膈七论,肝九胆十脾十一,胃俞十二椎下寻,十三三焦十四肾,气海俞在十五椎,大肠十六小十八,膀胱俞穴十九椎,中膂内俞二十下,白环俞穴廿一椎,小肠俞至白环内,腰空上次中下□,会阳阴微尻骨旁,背开二寸二行了,别从脊中三寸半,第二椎下为附分,三椎魄户四膏盲,第五椎下神堂尊,第六噫嘻膈关七,第九魂门阳纲十,十一意舍之穴存,十二会仓穴已分,十三盲门端正在,十四志室不须论,十九胞肓廿秩边,背部三行下行循。